郑钦文创造历史 | 一文回顾中国网球运动风雨百年史(2024-08-04 09:02)

相关体育分类
奥运会直播 公开赛直播 友谊赛直播
田径直播 联合会杯直播 奥运会直播
足球球队

阿森纳队

阿森纳队

明尼苏达森林狼队

明尼苏达森林狼队

新奥尔良鹈鹕队

新奥尔良鹈鹕队

上海上港队

上海上港队

皇家马德里队

皇家马德里队

巴塞罗那队

巴塞罗那队

广州恒大队

广州恒大队

山东鲁能队

山东鲁能队

拜仁慕尼黑队

拜仁慕尼黑队

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队

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队

北京国安队

北京国安队

曼彻斯特联队

曼彻斯特联队

曼彻斯特城队

曼彻斯特城队

马德里竞技队

马德里竞技队

利物浦队

利物浦队

辽宁足球俱乐部辽宁宏运队

辽宁足球俱乐部辽宁宏运队

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队

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队

切尔西队

切尔西队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

西班牙人队

西班牙人队

多特蒙德队

多特蒙德队

尤文图斯队

尤文图斯队

塞维利亚队

塞维利亚队

上海申鑫队

上海申鑫队

洛里昂队

洛里昂队

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队

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队

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队

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队

摩纳哥队

摩纳哥队

阿斯顿维拉队

阿斯顿维拉队

国际米兰队

国际米兰队

当地时间2024年8月3日,中国21岁的网球选手郑钦文直落两盘,以6比2、6比3横扫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夺取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首枚奥运会个人网球金牌。

法新社在报道中提到,这是中国的第二枚奥运会网球金牌,之前还是20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和孙甜甜获得的女双金牌。21岁的郑钦文创造新纪录的罗兰加洛斯的菲利普·夏蒂埃球场,正是2011年李娜夺取法网大满贯冠军的同一场地。这也是这项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郑钦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法形容此时我的心情,每一轮比赛对我都可谓超级困难,为了帮助我的国家摘得金牌,我倾尽了全力。我每场比赛都在奋斗,为了国家比赛我有一种特别的能量,从不言败。”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网球时代,站上了一度被认为是无法企及的高度。而关于中国网球运动的过去,你了解多少呢?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与您一道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和大家一同穿梭时光隧道,探索这颗黄绿色小球在中国的前世与今生。

中国网球运动风雨百年史

来源|cta tour

01

网球是件“舶来品”

打网球的人都知道,网球运动孕育于法国,诞生在英国,在美国普及和形成高潮,最终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1877年首届温网赛事举办

多数人公认网球最早缘起于12-13世纪的法国宫廷,英文tennis一词即由法语词汇tenez演绎而来。1873年,英国温菲尔德少校将早期网球打法改良,发明了草地网球,奠定了现代网球的基础。1877年,首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开打,这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网球赛事。一百多年前制定的网球运动规则,几乎全部得到保留,沿用至今。

现代网球的奠基人温菲尔德少校

19世纪中叶,大清朝廷在鸦片战争后陆续开放了一些沿海通商口岸,西方官员、商人、传教士和驻军纷至沓来,网球这件“舶来品”由他们带进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英军占领天津紫竹林作为练兵场,随后逐渐增设田径场、足球场以及网球场,这是我国建立网球场的最早记载。

1876年,上海以外侨为主的网拍总会建造了两片草地网球场,建筑原材料皆由日本长崎市海运而来,是上海最早的标准网球场。

网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得力于基督教会。19世纪后期,英、法等国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地创办教会学校,广建基督教青年会。许多传教士和外籍教师喜欢打网球,他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体育又是青年会的主要活动内容,网球借此得到推广。

建校最早的一批教会学校都有开展网球活动,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苏州东吴大学、长沙雅礼大学、广东岭南大学、北京燕京大学、广州夏葛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浙江之江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四川华西协和大学等。当时教会大学在校学生占我国大学生总数的80%,他们参与网球活动,也带动当地其它学校师生参与,经常举办校际间的比赛。

1910年在南京举行的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就是由基督教青年会发起和组织的,当时比赛项目只有四个:网球、篮球、足球、田径。

网球从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从沿海城市发展到内地,从游戏到比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由社会团体和网球爱好者建立的球会和俱乐部,不过那时候尚无全国性的网球管理组织,网球活动的开展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参与者除学校师生外,多为外侨和当地社会名流,限于经济条件,有钱打网球的人总数不算多。

20世纪初的福州鼓岭网球场

至于技术水平,除了少数归国华侨有较高水平外,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当时的上层人士,他们打网球是出于健身、娱乐和交际的目的,所谓“打得好”的,也是在上层圈内而言。

02

备受瞩目的归国华侨

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第一个活跃时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华侨运动员的推动,他们以杰出的运动才能和精湛的技艺将网球在中国的关注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归国华侨好手中,以邱飞海、林宝华和徐承基三位最为有名。1927年,邱飞海和林宝华先后回国,一起代表中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8届远东运动会,并携手战胜菲律宾队与日本队,荣获团体冠军称号,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性网球比赛中取得佳绩。

林宝华(左)和邱飞海(右)

邱飞海1902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小学打网球,16岁称霸学校比赛,18岁夺得当地冠军,21岁成为马来西亚球王。他擅长落地球,特别是正拍侧身攻,深浅自如,斜直随意,横向跑动能力更是达到左右逢源的境地。邱飞海是第一位参加温网的中国人,1924年他打进温网单打第二轮和双打第三轮。1936年,他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4岁。

林宝华是澳大利亚华侨,网球技术多样化,熟练掌握大力发球与截击等武器,曾在1927年澳网打进过单打八强。受上海足球名将李惠堂之邀回国后,林宝华积极参加由西方人士举办的上海草地网球锦标赛,1929年一举夺冠,令国人无不感到扬眉吐气。几十年来由西方人士主导的比赛中,别说中国人夺冠,就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林宝华以“黑马”姿态捧杯,对趾高气扬的外国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从此不敢对中国运动员等闲视之。

许承基(左)

许承基自小在印度尼西亚长大,1933年回国参赛,因击败邱飞海而名声大振。1935-1946年间,许承基六次代表中国参加戴维斯杯赛。1936年,他在法网打进第四轮。1938年,他参加温网,位列8号种子,晋级第四轮。他还是第一个在国际巡回赛中夺冠的中国人,在英国、法国、匈牙利、希腊、摩纳哥、埃及等地多次折桂,是上世纪30-4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网球明星。

林宝华(左)与许承基(右)

邱、林、许三人,为中国网球事业的进一步开创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奠定了基础。

03

民国女子的球场英姿

民国时期,女子网球的发展也不落人后。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一生多才多艺,网球也打得很出色。而在全国比赛中,以天津梁氏、山西王氏两对姐妹花最受关注,她们不仅技术出众,更以时髦的装扮引人瞩目。

1924年,民国第三届全运会在湖北武昌举行,在公告中表明欢迎女子选手参加网球比赛。虽然最终无人报名,但为以后各界女子网球比赛的举办,起到了倡导作用。

辗转六年,1930年民国第四届全运会在杭州召开,女子网球比赛初次登台,为大会添色不少。梁佩瑶、梁佩瑜姐妹同心、配合默契,体现出能攻擅守的风格,帮助天津队将女团冠军收入囊中。

梁佩瑶(中)与梁佩瑜(右)

这对梁氏姐妹来头可不小,她们的父亲是有着“广帮首富”之称的梁炎卿。作为清末民初实力最强的洋行之一——英商怡和洋行天津分行的大买办、总经理,梁炎卿可谓是当时天津实力最强的富豪之一。

网球在当时算是“贵族运动”,梁炎卿因网球与前文所述的澳洲归国华侨林宝华相识,并让其担任自己两个女儿的网球教练。在林宝华的悉心指导之下,梁氏姐妹网球技艺突飞猛进。有意思的是,因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日久生情的梁佩瑜与林宝华后来结为夫妻。

林宝华(左)与梁佩瑜(右)

1933年第五届民国全运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山西的王氏姐妹大放异彩。王春菁、王春葳两人的球风泼辣凶狠,颇具男子风范,她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山西夺下团体锦标赛冠军,成为报纸热议人物。1935年民国第六届全运会上,王氏姐妹继续大包大揽,王春菁单打折桂,姐妹两人还双打合作封后。

山西王春菁与王春葳姐妹

王氏姐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王宪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后留学英国,和英国姑娘艾伦·派克坠入爱河。姐妹两人从小就看着父母打网球,耳濡目染之下网球水平进步神速。由于缺少同龄的女孩练球,她们常和男子对抗,因此形成了较为硬朗的比赛风格。

04

“末代皇帝”与“少帅”

历史上喜爱网球的中国名人不少,其中以“末代皇帝”溥仪和“少帅”张学良两位超级网球迷的故事流传最广。

在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中,溥仪打网球的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溥仪有个英文老师叫庄士敦,一直想教他打网球,但苦于紫禁城内无球场。1922年,皇宫内发生火警,把建福宫附近一带至香云亭一片地方烧成焦土,于是溥仪命内务府在这片废墟上修建网球场,由庄士敦执教,由此爱上了网球。

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打网球的场景

溥仪被国民军冯玉祥、鹿钟麟逐出紫禁城,躲进天津“张园”后,在园内修了网球场,聘请林宝华为私人教练,还请时昌黎、高惠民、孙晶泉这些高手到园内打球。此外,他还热衷于观看网球比赛,不顾抛头露面,带着婉容、文绣到租界参观林宝华、邱飞海表演。即使到东北当了儿皇帝亦乐此不疲,除邀请爱好者到宫内府打球外,吴少香是他的专职陪打。解放后,他在抚顺接受改造时,仍参加监狱内组织的网球活动,打起球来兴高采烈。

喜欢打网球的溥仪

爱国将领张学良不仅自己爱打球,儿子也打,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则是热心的“观众”,总爱到球场边观战。张学良配有网球秘书,先是李应超,后是钱乃信。陪他打球最多的是东北大学的学生,打完球他会备客饭招待学生们,有时还同他们共餐。

张学良打网球

张学良在沈阳大帅府曾兴办过“旅奉外侨国际网球竞技大赛”,有七国选手参加。他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汉卿杯”网球赛,前两届都被日本选手夺冠。1928年,张学良动员华北运动会中级组冠军、原北京汇文中学学生孙晶泉到东北大学上学,“汉卿杯”决赛时孙晶泉胜日本山口,赢回了冠军。在沈阳大帅府、北陵、同泽俱乐部、东北大学等地,他都修建了网球场,倡导网球活动,并支助东北地区组队进关参加比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流亡到北平,张学良也迁到北平顺承王府,并在王府内修了网球场,常接东北大学学生到王府打球,平时也同家人亲友玩玩,胞弟张学思和吕正操将军也在其中。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软禁,自溪口至黄山,转萍乡迁郴州,徙沅陵放贵州,直到最后流徙台湾,均与网球结下不解之缘,借以锻炼身体和排忧解愁。

05

苏区与根据地的生活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在进行各项建设时,也十分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1933年,在瑞金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体育运动大会中,就设有网球项目。1936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翌年,“七七事变”爆发,延安举行全苏区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亦包含网球项目。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所著的《西行漫记》中描述了在延安访问时打球的场景:“我过着假日生活,骑马、游泳、打网球。一共有两个球场,一个在红军大学附近的一片草地上,绵羊、山羊把草啃得短短的,另外一个在西北苏维埃政府主席、身材瘦高的博古家隔壁,是片硬地球场。我在这里每天早晨太阳刚在山上升起时就同红军大学三个教员打球:德国人李德、政委蔡树藩和政委伍修权。球场里尽是石子,救急球很危险,但是球打得很激烈。蔡树藩和伍修权和讲不了几句中文的李德讲俄文,我和李德讲英文,同蔡、伍两人讲中文,所以,这是一场三国语言比赛。”

在抗日根据地,我军将领如吕正操,虽转战敌后条件艰苦,但只要有宽敞的地方,就拉起大网打网球锻炼身体,黄敬、孙志远、王大成、聂鹤庭、刘道生、何正文也都是有机会就找网球打。

06

抗战时期的沉寂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侵占我国大好河山。国民政府内迁重庆,许多政府机关、学校、工厂、企业撤退到大西南、大西北,体育活动受到形势影响,呈萎缩状态,网球活动亦趋沉寂。八年抗战期间,虽仍有少数人打网球,但再无当年火红场面。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各地体育活动逐渐恢复。1948年5月,国民政府在上海举办第七届运动会,网球比赛人气高涨。但此时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已经朝不保夕,表面的热闹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经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节节败退。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07

万物复苏、百废待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网球运动在解放前比较有基础的地区和城市逐步恢复,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青岛、福州、厦门、大连、昆明、成都、重庆、武汉等,其中以上海的网球活动最为活跃。

上海解放前的一些洋人俱乐部和私人网球会仍保留了下来,他们之间经常举办友谊赛,当时同属华东行政区的青岛市网球恢复较早,上海便常组队与青岛两地互访交流。

解放后,北京保留下来的网球场很少,当时有些领导同志喜欢打球锻炼,于是,国家体委选择在天坛公园内神库东侧修建了两片沙地网球场,又称国防俱乐部网球场,球场坐落于参天古树和红墙绿瓦之中,显得格外雅致。蔡树藩、吕正操、雷任民、聂鹤亭、余心清是这里的常客,陈毅、贺龙也间或到此打球。

此外,内蒙古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网球较早而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之一,仅在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就有不少单位修建了网球场,成为广大职工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产业系统的网球活动开展最早最好的应该是火车头体协,铁道部的几届老部长:吕正操、郭维城、武竞天、万里、刘建章、陈璞如等都是网球积极分子。

人民解放军也有一批爱好网球的老同志,像刘道生、张学思、曹里怀、何正文、聂鹤亭、李中权等。在他们的带动下,海军、空军、南京部队、成都部队都在50年代组建了网球队。

万里同志在球场

08

上海一枝独秀

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毛主席题词

1953年5月全国四项球类比赛大会在天津举办,包括篮球、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四个项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网球盛会,共有华东、中南、西南、华北区和火车头体协5个队参加,把停止了许久的网球比赛又恢复起来。

华东区实力最强,上海选手囊括了所有项目的冠军。新秀梅福基与朱振华分获男单冠亚军,他们技艺超群、体能充沛,两人还合作摘得男双奖杯。女单决赛中朱芝英击败队友章志英,她们还搭档荣膺女双桂冠。

比赛期间,贺龙同志来津观赛,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次比赛给予极大的关注。虽然仍然受到场地设备和器材生产等条件的限制,但这次盛会对新中国网球运动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左起:章志英、朱芝英、梅福基、朱振华

1955年,国家体委组织集训,除了足、篮、排之外,后又增加网球项目,把当时国内水平最高的部分上海队员召集到京,男队员有梅福基、吴生康、潘家震、宋连根,女队员有朱芝英、黄龙驹、黎民贞和卢璐,成为解放后我国最早组建的网球临时国家队。

1956年5月,首次全国网球锦标赛在天津举办。同年10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成立中国网球协会,协会委员由各地体委推荐,于1957年2月20日经体总常委会议通过,孙耀华任主席。1964年,经贺龙副总理提议,吕正操担任中国网球协会主席一职。

09

全运会练兵

随着网球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从1956年开始,全国各种形式的比赛也逐渐增多,例如声势浩大的全国网球锦标赛、培育后辈力量的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甄选人才的网球选拔赛、追求健康生活的老年网球比赛、各类网球邀请赛等,一时间百花齐放,生机无限。

不过,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比赛中,竞争最激烈,含金量最高的,还要数全运会网球比赛。1959年9月,新中国首届全运会在京揭幕,网球项目参加的单位多达20个,可谓盛况空前。每单位报名人数为两男两女,上海队实力雄厚,除了包揽五个单项冠军外,还获得了男女单打两枚银牌,团体总分高居第一。男单冠亚军为朱振华与梅福基,女单冠亚军则是戚凤娣和卢璐,混双冠军为梅福基与戚凤娣。

从1959到1961年,我国经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体育活动随之调整,第二届全运会推迟到1965年举办。上海队在五个单项比赛中全部卫冕成功,但绝对优势受到了北京、四川选手的强力挑战,丢掉了女团冠军。一批年轻选手和海归球员崭露头角,从港澳归来的彭志渊堪称全能,为上海摘得男单、男双、混双、团队四面金牌,印尼归国的高氏三兄弟中的老二高宏谋就有点郁闷了,他代表北京队出战,四个项目都屈居亚军。

总体上看,第二届全运会网球比赛水平大幅提高,这得益于以下几点:各地陆续正式组建网球队展开专业训练;一些优秀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加入教练队伍,将自身经验传授给新一代球员;1962-1963年组建了国家网球集训队,1964年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此外,逐年增多的国际交流,也促进了我国网球水平的提高。

10

出征温网

温网大赛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网球殿堂,而中国选手已经中断多年没有参加了。1958年,中国网球队领队张振亚、教练马启伟率领队员梅福基、朱振华、吴生康、宋连根4人参赛。由于报名时没有填写我队球员近一年国际比赛成绩,故不能直接参加正赛,需要打预选赛。后经与英国网球协会秘书以及大会裁判长等交涉,最后同意我国有一名单打选手和一对双打选手直接入围正赛。

左起:吴生康、梅福基、朱振华

单打预选赛中,宋连根、朱振华、吴生康先后在第一轮、第二轮和第三轮失利。双打预选赛中,吴生康/宋连根首轮不敌英国组合。直接入围正赛的梅福基不负众望,单打首轮3-0击败奥地利球员黑恩拉,三盘比分为6-2、6-2、6-1,双打中他搭档朱振华3-0击败英国的休斯和奥克利,也通过了第一轮。这对于我国选手多年来没有参加过世界大赛,没有机会和世界一流选手接触,并且首次打草地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单打第二轮,梅福基遭遇本届比赛亚军、澳大利亚球员佛莱塞,因接不好对手强有力的发球,以三个1-6告负。双打次轮梅、朱也0-3被淘汰。这是我国球员多年来首次亮相国际大赛,收获很大,交流了技术,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经验。

温网期间,我国代表和国际网联的官员、英国网球协会、网球界知名人士接触,广交朋友,为进入国际网球界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中国网球队赠送的一面队旗,至今被视为具有珍贵意义的纪念品,存放在温网博物馆内。

1959年,中国网球队再次出征温网,领队郭坤,队员梅福基、朱振华和戴永明三人,只有梅福基获得一场单打胜利,可见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

11

从球童到冠军

如果要说网球改变人生的故事,寒门子弟梅福基与朱振华是很好的例子。

梅福基1929年生于上海,家境贫寒,11岁被迫辍学,经人介绍去网球场做球童,帮人捡球、拎包。看到别人在场上挥拍击球,他也对网球世界也充满了无限向往,没有客人时他就拿着别人丢弃的破旧球拍练习,靠着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自学成才,一步步从球童晋升为陪打,再到专业选手。

梅福基

朱振华与梅福基同岁,经历相似,他祖籍天津,后随父母南下上海谋生,也是小小年纪当起了球童,只要球场空了,手上没工作,就和小伙伴一起练球,渐渐蜕变为网球高手。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组建网球队,梅福基与朱振华均顺利入选。梅福基是典型的底线稳健型选手,反手突袭能力很强,除了在1958和1959年连续两届温网取得单打胜利外,他还和朱振华搭档赢得1959年波兰索波特赛双打桂冠,这是新中国网球运动员所获得的第一个国际赛事冠军。

梅福基在比赛中

朱振华的网球打法全面,以底线为主,结合发球或随球上网。1958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网球赛上,朱振华第三轮击败澳大利亚网球名将罗德·拉沃尔,堪称惊天冷门。1959年新中国首届全运会,朱振华摘得单双打双料冠军,双打搭档正是梅福基。

朱振华在比赛中

退役之后,梅福基和朱振华都当起了教练,培养了很多网球英才。2019年,梅福基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90岁。朱振华则定居悉尼,他的女儿朱晓云也是全运会冠军,儿子朱薪运则开办网球学校,孙辈也是网球高手,祖孙三代构筑成网球世家。

2017年,时年88岁的梅福基受邀参加上海市民网球节开幕式

从旧社会的小球童,到新中国的网球冠军,梅福基和朱振华见证了时代的巨变,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改写命运,同时将网球的薪火传递下去。

12

“文革”动荡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短短十几余年,我国网球水平恢复得很快,离不开国家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周总理、陈毅、贺龙等领导人曾多次接见著名网球运动员梅福基、朱振华、戚凤娣,鼓励他们刻苦训练,为国争光。

1957年周恩来总理与贺龙副总理接见来访的锡兰网球队和我国网球运动员

《体育报》1962年9月10日报道

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事业心强、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的优秀运动员,梅福基、朱振华、吴生康、宋连根等人都是解放前在上海私人球会中的球童和陪打员,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焕发了巨大的潜力,通过自身努力,在国际赛场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通过参加国际比赛,我们的球员开拓了视野,学习了先进技术,增加了比赛经验。另外,网球训练也走上正轨,尤其是1964年召开了我国首次网球训练工作会议,把多年来的网球训练工作经验,给予系统总结,并提出了明确的训练要求,使训练工作步入正规化道路。

然而,正当一切蒸蒸日上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一切体育活动陷入停滞,网球运动更是雪上加霜。一时间,网球队伍解散,场地关门,比赛停办,网球从业者严重流失,人才青黄不接,整体网球水平大幅度下降,建国初期发展起来的网球运动受到严重挫折

13

从荒废到复苏

197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0周年,也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参加亚运会做准备,周总理指示国家体委恢复各项体育活动。

首先举办的是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由于基础薄弱、破坏深重,一时间很难举行全国比赛,被排除在外。不过,国家体委委托北京市体委举办网球邀请赛,当时有能力组队的只有北京、上海、云南、福建,最终获得好成绩的大多数是“文革”前的老将,如许梅林、吕正义、张荣华、姜丽华等。这次比赛后,国家体委决定派网球队参加第七届亚运会,也传来将举办第三届全运会的消息,各地的网球活动逐渐恢复起来,队伍迎来重建。

197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亚运会

第七届亚运会在伊朗德黑兰举行,比赛日期定在1974年9月1日至16日,这是中国在亚运会上的首秀,意义非凡。我国网球运动刚刚从“文革”中复苏,年轻选手暂时难以挑起大梁,只能启用老队员,还先后邀请罗马尼亚、朝鲜、巴基斯坦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网球队访华,也到网球水平较为先进的邻国日本访问,以此锻炼队伍,丰富比赛经验。

最终,以名师梅福基和沈建球作为教练,率中国队四名男队员:许梅林、吕正义、王福章、高宏运,四名女队员:张荣华、姜丽华、严大翠、郭汉琴,在亚运会上获得了男团、女团、混双三枚银牌。这次比赛还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为了表示我国运动员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采取了拒绝同以色列运动员比赛的形式,中国队在单项比赛中与以色列球员相遇四次,我方均弃权。

这是中国网球运动仅仅恢复两年后交出的答卷,中国选手也展现出了顽强拼搏的风貌,成绩值得肯定,但两大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一是技战术上打法单调攻击性不够,二是网球后备人才不足。

1975年9月,第三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此时距离上届全运会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相当于一代人的青春。网球比赛一共有11支队伍参赛,由于“文革”的破坏,当时北京的网球场地所剩不多,符合比赛标准的就更少了,东拼西凑才凑齐了18片沙土球场,分布在北京城内各个地方。场地不足,只好提前开赛,全运会9月12日开幕,网球比赛其实9月10日就开始了。

总体来说,第三届全运会网球比赛整体水平不算高,除了少数男选手能够运用随球上网和发球上网技术,其他都是在底线对拖,打消耗战,等待对方失误,女子比赛中一分球甚至可以对拉80多拍。上海队优势荡然无存,没有获得一项冠军。北京、湖北、福建崛起,各得两面金牌,彭志渊离沪加盟广东摘得一金。七项冠军分别是:男单福建高宏运,男双高宏运/赖水长,女单湖北郭汉琴,女双北京孙京环/王萍,混双广东彭志渊/徐润珍,男团北京队,女团湖北队。

令人感到可喜的是,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集团,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文革”结束,网球运动也重新焕发生机。除了恢复全国性比赛,青少年比赛和老年比赛也重回视野,网球又活过来了!

14

向世界敞开怀抱

改革开放政策让我国打开国门,向世界张开怀抱,也为体育事业注入了活力。各类网球活动逐渐增多,国际互访也日益频繁。

1977年10月,美国网球队访华,其中男选手包括温网、美网双料冠军斯坦·史密斯。中美运动员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展开比赛,一共打了73场比赛,中国队只赢了4场。

美国队的技术风格让中国网球界大开眼界,最主要的是进攻意识。不过,中国队的实力也让他们吃惊,访华之前,他们对中国网球毫不了解,还担心比赛打不起来,结果中国队竟然赢了4场,具备一定的对抗能力。美国队的来访,给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吹来一股清风,让我们了解世界先进网球王国的技战术特点,也为中美两国运动员架起友谊的桥梁。

1979年1月,atp主席布赖纳访华,商定由美国派教练团来华开训练班,帮助我国提高教练水平。9月,以名教头维克·布莱登为首的美国教练团抵达上海开班授课。布莱登在座谈时评价说:“中国女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出成绩要比男运动员容易得多。”

1979年11月,在广州举办的网球邀请赛中,由世界头号球星比约·博格对战世界排名28位的澳大利亚球员约翰·亚历山大,双方的高超球技和人格魅力让观众叹服,7000张球票一售而空,场面热烈。除了单打pk,博格还和孙春来搭档,对战亚历山大与许梅林,全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

1980年广州举办atp赛,美国名将康纳斯夺冠

1980年,广州举办atp巡回赛,奖金为5万美元,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职业网球赛事。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名将吉米·康纳斯来华参赛,并且一举夺冠。我国选手没有排名,但是拿到三张外卡,发给老将许梅林、青年选手谢昭、少年新秀刘树华,其中只有谢昭打进了第二轮。这次比赛,世界各国球星汇聚羊城,展示各种流派风格,有如群星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对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和技术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1980年的香港青少年分龄赛,中国新秀大放异彩,一举囊括18岁组四项冠军:男单冠军刘树华、女单冠军李心意、男双冠军刘树华/马克勤、女双冠军胡娜/李心意。他们几位和张帆、赵志强、濮秀芬等人,还参加了那两年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等地举办的国际传统青少年赛事,如橘子碗杯、白宫杯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批运动员从青少年时期就见识和接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网球理念,技战术水平提升很快,都成了国家队的主力队员。

1983年的加法尔杯亚洲国家男子团体网球赛,我国代表刘树华、马克勤、尤伟、李时勤一鸣惊人,先后击败印度尼西亚、日本与印度,以黑马姿态夺冠。决赛与印度一战格外惊险,第一场尤伟落败,刘树华在第二场中一度以3-6、1-4落后沙西梅农,情况岌岌可危,此时他采用发球上网和大角度破网战术力挽狂澜,将比赛拖入决胜盘,最终以11-9长盘获胜,比赛纠缠了四小时之久。更令人赞叹的是,已经感到“行动困难”的刘树华在短暂休息后咬紧牙关再度出场,与老搭档马克勤配合默契击退印度组合,帮助中国队捧杯。主办方赛前认定印度队夺冠无悬念,在两万美元的冠军支票上早早打上了印度的队名,等到决赛中国队双打第三盘大比分领先即将胜出时,见印度队大势已去,才连忙改过来。这是中国男网首次在亚洲团体赛事中称雄,中国网协主席吕正操、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等领导在首都机场热情迎接胜利之师的凯旋,中国网协名誉主席万里在北京网球馆接见了中国队全体成员。

1983年中国戴维斯杯队赴日参赛

联合会杯和戴维斯杯是国际网球联合会(itf)举办的团体赛事,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缺席。1970年,由于国际网联不遵循“一个中国”的原则,我方提出严正抗议,并于1971年退会。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1981年,国际网联依照奥运会模式,将台湾改为“中国台北”后,我方才重新入会。1981年,新中国首次派队赴日参加联合会杯赛,由余丽桥、王萍、胡娜、李心意组成的中国队首轮击败泰国队,第二轮负于澳大利亚队。1983年,中国又首次参加戴维斯杯东方赛区的比赛,刘树华、马克勤、尤伟、李时勤组成新中国第一支戴维斯杯队赴日参赛,以2-3憾负日本队。

15

“胡娜事件”震惊中外

就在中国网球逐渐与世界相融的过程中,发生了“胡娜事件”,引发了中美之间的一场外交风波。

1982-1983年间,中美关系正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尽管1979年中美已正式建交,但冷战尚未结束,无论是两国关系还是意识形态都有着巨大的对抗。

“胡娜事件”发生于1982年7月。当时,中国队派出胡娜、李心意、余丽桥、王萍四名队员,加上领队金恕和教练沈建球,前往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参加联合会杯。首轮比赛中,中国队3-0轻松击败日本,19岁的胡娜作为主力单双打均获胜,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

胡娜

意外发生在第二轮赛前,7月20日,胡娜突然离队失踪,出了门就再也没回来,连同屋的李心意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领队和教练心急如焚四处找人,均无功而返,意识到可能出大事了。人心惶惶之下,中国队草草以0-3不敌联邦德国队。之后,胡娜通过律师致电组委会,称自己的处境非常安全,正在申请“政治庇护”,要留在美国不回去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心恋战的中国队选择提前回国,没有参加后续的比赛。队员胡娜的行为让中国网球队也受到牵连,总教练张大陆、副总教练沈建球、队员李心意,都被宣布“离开国家队”。

胡娜事件发生后,中方一直敦促美方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解决问题。中国网协也表示,只要胡娜毅然归来,仍可以参加国际网球赛事,对胡娜过去不存在、将来也不存在迫害的问题。但美国政府一意孤行,在1983年4月4日宣布给予胡娜所谓的“政治庇护”。4月5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是由美方长期策划和蓄意制造的一起严重政治事件,是一小撮别有用心之人对胡娜进行诱骗、胁迫的结果。4月6日,中国外交部照会美国驻华大使,提出强烈抗议。4月7日,文化部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宣布停止当年中美的所有文化、体育往来,中美关系重新进入冰点。

1983年4月5日《人民日报》对“胡娜事件”的报道

胡娜1963年出生于四川,来自网球世家,她的外祖父温岭属于中国最早接触网球并以网球比赛、教学为生的那批人。胡娜年少成名,小小年纪就成为国家队的女单王牌人物。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运动员身处体制内,尚不具备像国外球员走职业化道路的条件,年轻气盛的胡娜非常想参加大满贯和职业巡回赛,经不住一些人的蛊惑,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尽管胡娜一直坚称自己出走的初衷只是非常简单的“想打球”,但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她的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举动。

胡娜在美国获得身份之后,因为伤病原因直到1984年才第一次参加美网,其职业生涯一共16次参加大满贯,最佳战绩是1985年在温网打进第三轮,单打最高排名第48位,双打曾获得一站wta巡回赛冠军。

沈建球(图:视觉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胡娜事件”不仅影响了她自身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当年女队主教练沈建球因此从国家队隐退,事业发生转折,后来沈老致力于培养青少年选手,以另外一种形式为中国网球事业发展继续发光发热。

16

来之不易的亚运网球首金

“胡娜”事件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打乱了中国网球队对1982年亚运会的作战计划。

在1978年泰国曼谷亚运会上,中国队获得两枚银牌(女单陈娟、男双许梅林/顾明华)和两枚铜牌(男团、女双余丽桥/陈娟),男女队教练分别为梅福基和沈建球,虽然队员们没有完成夺金任务,但年轻选手已经接班,打法也逐渐多样化,摆脱了底线防守的被动局面,尤其是女队表现出色。

1979年12月,第二次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距离1964年第一次会议已经过去15年了。这次会议吸取过去教训,在提倡主流打法的同时,不排斥其它流派与风格,对三种不同打法(上网型、底线型、综合型)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并决定以女子项目为突破口,制定措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刘树华

1982年的印度新德里亚运会网球项目于11月20日开赛,全部在草地球场举行。中国男队派出了刘树华、尤伟、马克勤三人参赛,教练为吕正义。由于几个月前的“胡娜事件”,中国女队损失了胡娜与李心意两员得力干将,由余丽桥、王萍、段丽兰、朱晓云四位底线型球员出战,教练为顾明华。最终,由于阵容不全,以及对草地球场的不适应,中国队只获得了一枚银牌(女团)和四枚铜牌。

1986年亚运会中国网球队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1986年韩国汉城亚运会,中国网球队在第四次亚运会冲金之旅上终于迎来了突破!此次中国队阵容是:男子刘树华、尤伟、马克勤、谢昭,教练吕正义。女队主力李心意回归,与钟妮、段丽兰、濮秀芬携手参赛,教练顾明华。最终,中国队摘得女团和女单两面金牌,结束了我国网球在亚运会上无金牌的历史,加上男团、男双、混双三枚银牌,以及刘树华的男单铜牌,成为中国网球队自从1972年参加亚运会以来所取得的最佳战绩。

在女团项目中,中国队先后击败泰国和印尼,和东道主韩国争夺金牌。第一场单打中,钟妮0-2输给金一顺。第二场单打,李心意在对阵韩国头号球手李廷顺时,一度以5-7、2-3落后,显得疲惫不堪,这时,她以极大的意志力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拼尽全力组织进攻,网前、高压频频得分,连扳四局,以6-3赢下第二盘。决胜盘中,李心意总是落后一局,处在紧紧追赶的一方,但在5-5之后,她顶住对方攻势,关键时刻打得果断坚决,最终7-5拿下了这场用时3个小时的硬仗。

到了决定团体金牌归属的双打,李心意一度左小腿抽筋,但顽强的中国姑娘还是挺住了,在最后一分,李心意和钟妮大胆采用双上网战术,抗住了对方几板底线攻击之后,李心意截出了一个靠近边线的大角度球,这让李廷顺补救不及,中国队终于赢了。两位姑娘热烈拥抱在一起,这是中国队第一块亚运会网球项目的金牌。

李心意在1986年亚运会上夺金

女单决赛中,李心意再度遭遇李廷顺,并以两个6-3拿下比赛胜利。庄严的中国国歌又一次回响在网球中心,李心意自豪地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有人说,这块金牌迟到了整整四年,其实以李心意和胡娜的实力,女团和女单在1982年亚运会夺金应该不成问题。

17

全运会网球百家争鸣

全运会一直是国内各支网球队伍争夺的焦点。从1979到1987年的第四、五、六届全运会中,网球比赛的整体竞技水平提升很快,新人辈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全运会这座练兵场中,走出了许多全国网球冠军,他们代表中国出战,为国家赢得荣誉。

第四届全运会1979年在北京隆重举办,但有些项目移师外省市,网球团体赛安排在安徽合肥开打,单项比赛则在上海举行。把团体和单项分开是因为如果同时进行的话,主力队员任务太重,后期容易疲劳,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水平。最终,北京和上海瓜分了全部冠军。北京女队展示出巾帼优势,19岁的孙京环囊括了女单、女双(搭档王萍)、女团金牌。上海队许梅林摘得男单、混双(搭档陈娟)、男团金牌。男双金牌则被北京组合王福章/孙春来斩获。

到了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时,比赛项目减少为25项,比第四届少了9项,这是国家体委突出重点项目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网球由于底子薄、基础差、非重点项目而没有列入全运会比赛之列。不过,当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东道主可以自选两个项目加入比赛,网球是上海的强项,从而又被纳入了第五届全运会,使得网球从未在全运会历史上出现断档。

刘树华

这届比赛中,以刘树华为主的天津队崛起,与上海队各得两枚金牌,湖北、四川、广东各得一金,另外,拥有张帆、赵志强的湖南队拿下三枚银牌也值得一书。七面金牌分别如下:男团冠军天津队,女团冠军四川队,男单冠军天津刘树华,女单冠军湖北余丽桥,男双冠军上海尤伟/李书晨,女双冠军上海陈娟/朱晓云,混双冠军广东刘穗明/李心意。本届比赛呈现出诸强争霸的局面,多支队伍都拥有夺金实力,而且获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大多数都很年轻,像刘树华、尤伟、马克勤、张帆、赵志强、李心意、钟妮、孙燕都才20岁上下。

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办,网球比赛团体和单项预赛分别在天津和武汉进行,决赛则在广州的二沙头和沙面网球场开打。和上届赛事一样,这次的冠军归属仍然非常分散。谢昭、孟强华为主力的北京队获得男团和男双两项冠军,女团冠军则被钟妮、段丽兰率领的云南队摘得。男单决赛中上海尤伟击败天津刘树华,女单决赛上演姐妹大战,李心意击败妹妹李燕玲,这对姐妹花还为广东摘得女双桂冠,混双冠军归属川军李德鹏/张跃军。本次比赛还记各队团体总分,最终广东与北京各43分居首。

18

大刀阔斧改革创新

1988年4月底,第三次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肯定了过去的成绩,也直面问题所在,将重点放在如何备战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多年以来,凡是参加国际网球比赛,我国都是临时抽调各省市的教练和运动员组成国家队,比赛结束后随即返回原单位,如今成立一支稳定的国家网球队很有必要。这次会议,采取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挑选国家队主教练,然后推举运动员,非常民主。

这次会后,宣布成立编制为40人的国家网球队。男一队主教练张大陆、教练唐家瑛,男二队主教练王福章、教练贺东波。女队主教练蒋宏伟、教练谢逢森。杨明训担任领队。

此外,会议还总结到,结合我国运动员特点,今后一段时期的训练中应当突出“快”字,体现在出手快、移动快、反应快、判断快。会议还指出,各地在新建和改造球场时,应当适应国际大赛以硬地为主流的情况。

1989年4月底,在上海又召开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训练工作座谈会,着重讨论和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深化改革,包括训练体制改革、竞赛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调整国家队,将男一队和二队合并,老队员只留下刘树华一人,其他都是19-20岁的小伙子,女队员更年轻,平均只有18岁,国家队度过了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逐渐成熟。三是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搞好梯队建设,防止今后再次出现较大的断层。

19

登上亚洲之巅

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吉祥物大熊猫“盼盼”的形象深入人心,我国运动健儿斩获183枚金牌,确立了亚洲体坛霸主的地位。

中国网球协会顾问李铁映接见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夺得三枚金牌、两枚银牌的中国网球男队

本次亚运会中国网球队成绩突出,获得3金3银1铜,至今仍是我国网球队在亚运会上的最佳表现。本次比赛杨明训担任领队,教练为王福章和蒋宏伟,男队成员为:刘树华、夏嘉平、潘兵、张九华、孟强华、林迪,女队成员为:李芳、唐敏、陈莉、林宁、李燕玲、朱玉宇。中国男队包揽男团、男单和男双项目全部金牌,女队陈莉摘得单打银牌,女团屈居铜牌。日本获女单和女团金牌,印尼获女双和混双金牌。

在男团比赛中,中国先后击败菲律宾和印度,与韩国会师决赛。决赛中,年轻队员挑大梁,潘兵6-4、6-3击败金载堤,夏嘉平6-3、4-6、6-2击败裴南主,中国队提前锁定金牌。

夏嘉平

夏嘉平/孟强华位列男双7号种子,他们在半决赛2-1逆转身为头号种子的印度组合维亚文/赫扬托,决赛以2-0击败3号种子潘兵/刘树华,金牌含金量十足。

男单项目中,潘兵和张九华肩负夺牌重任。潘兵处于下半区,身为4号种子的他首轮轮空,第二轮和第三轮分别击败印度和印尼选手,半决赛中他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下以决胜盘长盘8-6险胜2号种子韩国球员金载堤。张九华被分在上半区,他属底线型球员,赢球靠的是稳,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他一路闯入决赛。

男单决赛可谓万众瞩目,中央电视台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看台上座无虚席,坐着与网球一生结缘的吕正操。张九华和潘兵双双来自湖北队,又同时加盟国家队,相互非常熟悉,之前对阵时,张九华胜多负少。决赛第一盘,张九华只用不到半小时就以6-1拿下,第二盘更是势如破竹5-2领先,并且在第八局40-30领先拿到赛点,金牌唾手可得!

潘兵

此时,一边倒的决赛令观众有点扫兴,或许是出于“同情”落后者,或许是想多看一会儿,85岁高龄的中国网协主席吕正操提高嗓门喊出“潘兵”,观众随即响应,“加油”声不绝于耳。处于劣势的潘兵有如神助、精神大振,不仅抵挡住张九华的底线攻势,还利用发球上网频频得分,将第二盘带入抢七,并以7-4拿下。决胜盘中,张九华心态波动,潘兵以6-1轻松获胜,摘得金牌。赛后,当有人祝贺潘兵时,他风趣地说:“全仗吕老爷子啦!”

20

延续辉煌

四年之后的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张小宁领队出征,王福章与王良佐担任教练,中国队虽然在男团和男双中失利,但潘兵卫冕男单金牌,夏嘉平/李芳合作摘得混双冠军,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北京亚运会的辉煌。

1994年亚运会潘兵卫冕男单金牌 (图:新华网)

潘兵的卫冕来之不易,他的大力发球似晴空霹雳,让对手望球兴叹;底线击球凶狠锐利,让对手疲于奔命;截击和高压如炮弹一般,让对手无可奈何。半决赛时,由于台风挤压赛程,他要一天三赛,足足打了8个小时,但他说:“此时不拼,更待何时?”决赛中,潘兵6-2、6-1横扫韩国球员尹勇义,潇洒球风赢得掌声雷动,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球王。此外,潘兵还与夏嘉平获得男双铜牌。也许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中国男单在亚运会上将持续24年无缘奖牌,直到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才有吴易昺获得银牌站上领奖台。

广岛亚运会吸引了一批女子职业球员参赛,如伊达公子、泽松奈生子、远藤爱、巴苏姬、王思婷,她们的世界排名都在前40位,比赛水平比之前高出一大截。强手如云的日本队摘得女单、女双和女团三金。世界排名第六的伊达公子无悬念获得女单冠军,陈莉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女双决赛中,李芳/陈莉遗憾不敌杉山爱/长冢京子得银。女团比赛中国队获得铜牌。

夏嘉平/李芳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获混双金牌

混双项目是我国网球队首次摘金,夏嘉平和李芳配合默契,相互鼓励,认真对待每一场球,半决赛和决赛都击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组合,难能可贵。

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的中国女队,中为王福章教练,左一为傅众教练

转眼来到1998年曼谷亚运会,李芳和陈莉夺得女双冠军,填补了中国在亚运会网球项目上最后一块空白,中国队至此在亚运会网球所有项目中都有过夺金纪录。本届赛事中国女队还获得团体亚军,女单易景茜、李芳并列铜牌,女双易景茜/李丽获得铜牌,混双李思/李芳摘得铜牌。

李芳

曼谷亚运会举办时,李芳的世界排名已经来到前40位,但她选择回归国家队参加亚运会,并且在四个项目都至少打进四强,她的出色表现显示出参加职业赛事和传统举国体制并不冲突,可以做到互利共赢,为未来金花单飞提供重要依据。男队方面,随着潘兵、夏嘉平等一批队员淡出网坛,男网进入漫长的调整期,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21

奔腾的90年代

90年代的中国,遍地是机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经济腾飞。时代在召唤,网球运动的发展也步入快车道。

国家体委在1990年6月设立网球办公室,以此作为网球协会从半实体向实体过渡的机构,旨在探索和试验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中国网球发展新道路。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我国的网球运动变得空前活跃。1991年开始的国内巡回赛只有3站,到1994年发展到10站,奖金从5千增加到1万元。各地还举办多站国际卫星赛、挑战赛、大奖赛、表演赛等,北京、上海等地更是举办atp、wta巡回赛,和国际实现接轨,吸引到了张德培等知名球星参赛,让我国选手有机会与世界高手同场竞技,交流提高。各地网球队有所扩大和加强,国家队分级分龄组建。各地试点开展短式网球,建立培养后备力量的网球学校,积极开拓网球市场。为提高技术水平,我国不仅多次邀请知名教练来华指导,聘请外教,还派遣运动员到国外受训,开阔眼界。

1993年北京举办沙龙网球公开赛,吕正操与冠军张德培

国内的群众网球也在迅速发展,各地新建了许多网球场,全国的网球场地从80年代中期不足500片发展到90年代的数千片。不仅大城市网球氛围高涨,中等城市如包头也不落人后,连县城(如湖北京山)的网球活动也开展得热火朝天。网球参与者包罗万象,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段。铁路系统最为活跃,比赛很多,教育界的网球活动也颇为普及,成立了大学生网球协会,每年的大网赛相当热闹。此外银行界、外交界、妇女界、新闻界、文艺界、影视界也踊跃参与网球运动。老年网球和青少年网球比赛也不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京山老年网球队成立,京山网球传奇拉开大幕

事业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管理体制。1994年8月,国家体委撤销网球办公室,成立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是国家体委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作为实体,是网球协会的执行机构,人员编制也大大加强,其任务是根据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统一组织、指导全国网球运动项目的发展,推动项目普及、提高,并通过开展多种经营,为本运动项目发展积累经费,从此我国网球活动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1995年,李瑞环、吕正操、徐寅生出席第四次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

1995年4月,第四次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网管中心成立后,为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而召开的重要会议。4月6日,中央领导李瑞环同志、中国网球协会主席吕正操同志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李瑞环同志作了重要指示,使全体与会者深受鼓舞。

90年代,我国网球好手开始探索职业网球之路。女选手的表现更突出一些,李芳在1992年澳网跻身单打第三轮,这个中国球员大满贯单打最佳战绩保持了12年之久,直到2004年法网才被郑洁打破。李芳的世界排名在1998年来到第36位,她一共三次打进wta巡回赛单打决赛,两次在wta双打赛事中夺冠,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走出国门靠打网球谋生的职业球员。易景茜单打最高排名在1996年来到第69位,她两次获得wta单打亚军,在2000年澳网闯进过第三轮。男选手方面,潘兵的单打排名在1995年来到第176位,这一纪录保持了17年之久,直到2012年才被张择打破。

易景茜

在1991年的英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夏嘉平获得男单冠军,创造了中国网球选手在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上第一次夺得金牌的记录。当时在领奖台上,矮个子的夏嘉平站在最高处,三名身高超过1.9米的欧洲选手伴于两侧。1993年大运会移师美国,易景茜成为场上焦点,不仅摘得女单金牌,还和陈莉合作赢得女双冠军,是中国女球员在这一国际赛事中的突破。

22

全运会上看湖北

从1993到2001年这三届全运会里,冠军被上海、北京、湖北、湖南四支队伍包揽。其中,又以湖北队的表现最抢眼,在三届赛事产生的21枚金牌中独得9块。

潘兵

因为北京亚运会的举办,第七届全运会推迟两年开赛,于1993年在京打响。湖北男队实力最强,潘兵摘得男单金牌,并和张九华合作赢得男双金牌,只不过在男团决赛中,被拥有夏嘉平、王宇巍的上海队排兵布阵出奇制胜,意外丢金。女团比赛为李芳参加美网让路,推迟了两天开打,这在当时一度让许多人不能理解,但中国网球要走向世界,球员就不应该错过世界大赛的锻炼机会。最终,拥有李芳、陈莉、唐敏三位好手的湖南队无悬念夺冠,她们三人还包揽了女单前三名,被誉为“网坛三支花”,其中老大唐敏热情豪爽,老二陈莉含蓄内敛,但有股倔强的劲头,老三李芳爱哭、爱笑、爱动脑筋,打球很有灵气,她们的成绩让教练谢逢森很是自豪。北京队毕英/李丽女双折桂,混双冠军归属上海队夏嘉平/杨丽华。最后在团体总分榜上,湖南40分、北京39分、上海38分、湖北30分居前四位。

陈莉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举办,潘兵、张九华为湖北队卫冕了男单和男双两面金牌,湖南队在李芳的领军下,不仅卫冕女团、女单冠军,还把女双冠军拿到手。男团决赛中,北京队张宇、李思表现出色,分别击败湖北队潘兵与朱本强,锁定金牌。混双冠军则由北京队的鲁凌/李丽捧得。团体总分北京112分第一,湖北66分第二,湖南58分第三,上海47分第四。

李思

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在广州举办,这次拥有姜山、朱本强、李娜、李婷等好手的湖北队成为最大赢家,一共获得7个项目中的5枚金牌,分别是男团冠军、女团冠军、女单冠军李娜、女双冠军李娜/李婷、混双冠军姜山/李婷。北京队李思发挥出色,勇夺男单金牌,还与从云南队交流来的杨净竹搭档获得男双冠军。郑洁、晏紫、彭帅等新人也在本次全运会中登场亮相。

左起:潘兵、贺东波、郭汉琴、李婷、张永明、沈建球、李娜、严大翠、余丽桥、朱本强(图:视觉中国)

中国网球伉俪姜山/李娜、张宇/郑洁 (图:视觉中国)

23

兵败釜山

世纪之交,中国网球进入新老交替期,李芳、陈莉等老一辈国手纷纷退役,新生代球员刚刚崭露头角。李娜/李婷在2000年的塔什干站中摘得职业生涯首座wta女双冠军头衔,2001年李娜在北京大运会上获得女单、女双、混双三面金牌,她们被视为是2002年亚运会上的网球夺金点。

李婷李娜获2001年北京大运会金牌(图:视觉中国)

然而,2002年李娜突然选择从网坛隐退,到大学读书,中国队实力大打折扣。最终出征釜山的名单为:教练:马克勤与余丽桥,男队:朱本强、王钰、徐冉、曾少眩、杨净竹,女队:郑洁、晏紫、刘南楠、孙甜甜、李婷、彭帅,这支队伍清一色都是大赛新人。

在釜山亚运会网球七项比赛中,中国队遭遇滑铁卢,不但没有如愿摘金,甚至没能拿下一枚奖牌,成为亚运史上最惨痛的回忆。兵败釜山是中国网球在亚运会历史上的最差战绩,堪称最黑暗的时刻。从1990年北京的三金,到1994年广岛的两金,再到1998年曼谷的一金,直到2002年釜山的零金,中国网球在亚运会上高开低走令人唏嘘。

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熬过了这段阵痛时光,中国网球从2004年起,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年代。

the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城堡》|《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

相关球队

马尼直播

马尼直播

岭南大学直播

岭南大学直播

菲尔德直播

菲尔德直播

山口直播

山口直播

湖南直播

湖南直播

江西直播

江西直播

贵州直播

贵州直播

重庆直播

重庆直播

罗德直播

罗德直播

呼和浩特直播

呼和浩特直播

胜利直播

胜利直播

巴基直播

巴基直播

基斯直播

基斯直播

奥斯卡直播

奥斯卡直播

山西队直播

山西队直播

梅林直播

梅林直播

奥斯直播

奥斯直播

联合队直播

联合队直播

印度尼西亚直播

印度尼西亚直播

  • 【正在阅读】
  • 郑钦文创造历史 | 一文回顾中国网球运动风雨百年史
相关资讯

顶部